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变化?

提问时间:2016-03-13 14:30:49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变化
  本病是由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玻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发生胎传梅毒。梅毒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性接触传染占95%。主要通过性交由破损处传染,梅毒螺旋体大量存在于皮肤粘膜损害表面,也见于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一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病期超过4年者,通过性接触无传染性。亦可通过干燥的皮肤和完整的粘膜而侵入。少数可通过接吻、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染,但必须在接触部位附有梅毒螺旋体。由于梅毒螺旋体为厌氧性,体外不易生存,且对干燥极为敏感,故通过各种器物的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少。输血时如供血者为梅毒患者可传染于受血者。先天梅毒是患有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血行而传染给胎儿。一般在妊娠前四个月,由于滋养体的保护作用,梅毒螺旋体不能通过,故妊娠前四个月胎儿不被感染,以后滋养体萎缩,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传染胎儿。病原学梅毒螺旋体因其透明不易染色,故称为苍白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用姬姆萨染色则可染成桃红色。它是一种
  乙脑症状一般是头痛、发烧、恶心、食欲不振有类似感冒的症状 何谓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血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但血液中抗体可升高 称之隐性感染部分人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炎症状典型患者的病程可分四个阶段: (一)初热期 病程第1~3天体温在1~2日内升高到38~39℃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小儿可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 (二)极期 病程第4~10天进入极期后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及脑部损害症状 1.高热 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轻者持续3~5天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 大多数人在起病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早期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在7~10天左右恢复正常重者持续1月以上 3.惊厥或抽搐 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由于脑部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可表现轻度的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也可为全身性阵发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4.呼吸衰竭 是乙脑最为严
  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脑脊液细胞成分分析,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免疫障碍,血管性神经病和肿瘤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判晰药物疗效等有帮助.CSF细胞数正常为(0 -5)*106/L,主要是单个核细胞,约70%为淋巴细胞,(10-15)x106/1为轻度增高,(50 -100) * 106/L为中度增高,,200.*106/L为显著增高.(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出现较早,持续时间长,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脓肿各期可同时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呈棍合性细胞反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粒细胞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有帮助.CSF出现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感染的特点,如脑囊虫病,脑型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和脑弓体互病等,但并非所有的寄生虫感染病例CSF均出现嘈酸性粒细胞反应而许多非寄生虫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脑脊髓梅毒,肉芽肿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等也可出现. 临床应注点激活型淋巴细胞的诊断价值,它包括转化型淋巴细胞,淋巴样细胞,桨细胞,其出现提示抗原-K14体反应,见于各种类型的脑膜炎,特别是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
  以上是对“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变化”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桌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点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以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做逐层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d/分。若继续做qu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动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脑膜或脊膜的炎症),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细菌侵犯出现的脑部临床表现),脑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临床表现),脓肿以及蠕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如脑(脊)膜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有时用来指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症,但也可由自身免疫反应(如发生多发性硬化)、药物副作用(如布洛芬)或骨髓腔注入化学物质引起。脑炎是脑组织的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以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脓肿是局限的感染,可在身体各部位形成,包括脑。细菌和其他感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由血行感染或直接感染通过穿通性外伤、手术或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入颅。
  以上是对“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变化”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