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怎么办??

  像你这种病情是可以治疗好的
  抑郁症的病因分析 一般而言如果某种疾病有明确的原因我们的感觉可能好一些但是与许多其它严重疾病类似在没有任何诱发事件或疾病的情况下抑郁症也可以发作抑郁症往往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因素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请继续阅读以更多地了解这些因素 1.生物化学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大脑中往往有某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人们认为如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以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常常导致情绪低落、动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变 2.遗传因素 与许多其它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机会增加10%~13%;在完全相同的孪生子中这个数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然而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患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史 3.社会与环境因素 一些研究提示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也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事实上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
  抑郁症(Depression)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尝精神因素等 你的病情应该比较严重了以后记着有病一定要及时治疗的不可拖着不治疗这样只能是病情更加严重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很多抑郁症患者想到以死来解脱痛苦患者经常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许多种类抗抑郁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你好很高兴为你服务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抑郁症的心理治疗看看以下几点能否帮到你吧(1)主要问题: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痛苦、最需要改善的问题通常只有经过多次会面求助者逐渐产生了对治疗者的信任才有可能逐渐暴露问题(2)要注意问题之间在时间上的联系:把求助者的过去、现在、将来的信息综合起来考虑(3)治疗目标的确定:当对求助者的评估资料确定之后治疗者就要和求助者共同协商治疗的目标问题(4)治疗目标的实施(5)心理治疗的结束、评估和随访:当治疗者开始确信求助者已经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预期的治疗目标已经达到时就应该着手讨论结束治疗的问题结束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你好药物治疗 」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这里仅介绍疗效确切普遍公认的两类药物:
   1.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2.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由于新药发展很快新药层出不穷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但目前仍以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剂为主临床应用这类药物也最多最广祝你降
  以上是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睡不着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阶级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地感觉身体困乏,精神萎靡,头昏心慌、瞌睡、记忆力下降,思考困难,反映迟钝等症状。睡不着及瞌睡困难是神经科门诊就诊病人常见的主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以及晨起诉说不适等等。
  意见建议:一、要正确对待睡不着首先要解除对睡不着的顾虑,无需为睡眠不足而烦躁担心、顾虑重重。其实,只要心情放松,没有压力,自然容易人眠。二、要顺其自然睡不着就像厌食一样,与其说是一种症状,不如说是一种习惯、一种暗示。所以应该要学会顺其自然,因为你越担心它、越恐惧它,它就越会出现。三、心理上放轻松生活压力使人精神紧张,白天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或许会强烈影响你的情绪以至于夜晚也无法入睡。所以应该在睡觉之前要抛开种种杂念,放松心情。
  病情分析: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意见建议: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以上是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