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

  病情分析: 1、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面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 ~ 3%。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 ~ 20%。如何让女人补铁补血更充分.2、多吃促进铁吸收的食物 ,维生素C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 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饭前饭后喝茶会抑制铁的吸收。3、吃强化食物 ,在奶粉、米粉、豆浆中,有很多都是特别添加了铁的,“铁”的强化食物中食物标签上都有特别注明,选择合适购买的就可以。目前市面上有两种强化食品,一类是按婴儿食品国家标准强化的,每100 克含铁6~10 毫克;另一种属于特殊的铁强化食品,每100 克含铁高达40 毫克。后者不适合给宝宝食用。
  意见建议:建议补铁时同时补点维生素 4、用铁锅、铁铲等烹调食物 以铁锅烧煮食物, 这样可使铁锅脱落下来的铁粉与食物相结合,增加铁的摄入。补铁
  对于儿童缺铁性贫血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你提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问题,为你解答如下。贫血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速度、循环血量有无改变、病人的年龄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等。贫血发生缓慢,机体能逐渐适应,即使贫血较重,尚可维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内发生贫血,即使贫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现明显症状。年老体弱或心、肺功能减退者,症状较明显。
  贫血的一般症状,体征如下:
  一、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
  二、皮肤、粘膜苍白: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睑结合膜、手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
  三、心血管系统: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称为贫血性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严重贫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四、呼吸系统::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碳酸血症所致。
  五、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为常见症状。晕厥
  (1)儿童补锌,必须经检查确诊为缺锌后,才可服用锌制剂,小儿每日补锌量为0.6—1.5毫克/公斤体重,对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患儿,在进行补铁、补钙期间,如需补锌,剂量不宜过大。
   (2)牛奶中的锌含量虽高于人乳,但吸收利用率低,因此仅用牛奶喂养的婴儿要适当补锌。
   (3)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一般不会缺锌,故不必补锌。
   (4)对食欲不佳的儿童,应做血清铁和血清锌的测定,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
   (5)经常吃瘦肉、鱼、蛋肝、贝壳、核桃、花生和西瓜等食物的儿童,平时只要注意饮食结构,也不用补锌。
   (6)锌制剂不宜空腹服用,应在餐后服用。
   总之,如儿童确诊为缺锌时,也应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盲目滥用含锌药物。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补锌办法是通过食物补锌。首先,提倡母乳喂养。其次,多食含锌食物,如牡蛎、鲱鱼、虾皮、紫菜、鱼粉、芝麻、花生、猪肝、豆类等。
  以上是对“宝宝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你好。
  如果用制剂补锌和铁时,是不能同补的,应先补锌后补铁,二者隔1小时以上:
  因为锌和铁都是二价的金属阳离子,在肠道内是通过相同的途径吸收的,所以锌铁同补会互相拮抗、争夺蛋白载体,从而降低各自的吸收率。
  所以,从理论上讲,锌铁同补没有提高吸收,反而会减低锌铁的吸收利用,切不可图方便服用那些锌铁混合的制剂,这些都不科学。
  建议要补锌和铁的人群,时间上要隔开,最好在补锌后2小时以上再补铁,这样才不会影响吸收率。
  补铁可吃猪血、瘦肉、心、肾、黑枣、黑木耳,好点可吃铁之缘片。
  补锌可多吃牡蛎、核桃、蛋黄等,想补锌效果更好、快速些的可吃新稀宝牌锌硒宝(掏宝销量第1锌),它无副作用吸收更高些,效果也比葡萄糖酸锌更好,可以找找;
  你好,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的缺乏而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的贫血,如慢性失血、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等均可致体内铁的缺乏。另外如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也可使体内铁的供应相对不足。本病发生率甚高,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尤其多见于妇女和婴幼儿。严重贫血或有心功能不全者,应少量多次输血。注意加用维生素E,补充高蛋白含铁丰富的食物。坚持补充铁剂,随时依据血象检查调整药量。口服铁剂从小量开始,在进食中或饭后服,以减少胃肠道反应。营养不良性贫血,可多进食菠菜、红枣、黑木耳、鸭血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以上是对“宝宝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