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房颤用哪些药物最好??

提问时间:2016-06-28 20:04:59
  治疗甲亢的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
   一、内科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加强营养的生活治疗等。抗甲状腺药物以硫脲类化合物为主,此方法是内科治疗中的主要方法。辅助治疗主要是采用心得安、利血平等对症治疗。生活治疗是适当休息,饮食给予足够的营养和热量,包括糖、蛋白质、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并注意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
   药物治疗 利用硫脲药物抑制甲状腺内的碘有机化,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该类药不抑制甲状腺摄碘和已合成激素的释放,则治疗初期应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倍他乐克等。但是必须长期服用,一般约在一年半至二年内可逐渐减少药量而到停药不用。然而约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会再发,特别是那些脖子较大或饮食摄取碘较多之患者(如常吃海带、海苔、含碘盐)。另外,少部分患者在服药前二、三个月内,会发生皮肤痒、发疹或白血球减少(易出现发烧、喉咙痛)、肝功能异常等药物过敏现象。若出现这些现象,宜及时就医作进一步的诊断治疗。药物治疗的适应症:
   ①病情轻、甲状腺较小的格雷夫斯甲亢;
   ②年龄小(20岁下),孕妇、年老体弱或合并严重肝、肾或心
  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而脑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以下几点:
  运动神经功能失灵
  这一类先兆征象最常见。由于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的表现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走路不稳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现肢体痉挛或跳动。
  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部的分析区域,感觉器以及感觉神经纤维,常表现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侧肢体发麻或异物感;有的人视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时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晕感;有的肢体自发性疼痛;还有的突然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
  精神意识异常
  如总是想睡,整天昏昏沉沉地睡,不是过度疲劳所致,而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征象。也有的人表现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为多语急躁;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意见建议:心房颤动首选的药物是,心房颤动首选的药物是什么这个没有确切的答案。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据资料显示,人群患病率接近1%,房颤发作时的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可使病人感到“心脏乱跳”。但房颤带来的其它危害不可以小觑。研究表明房颤患者总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主要因为: 第一: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有心脏病患者者还容易出现心衰、肺水肿、心绞痛、休克等。 第二:血栓形成与栓塞: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其一旦卡在某处就会引起血管堵塞,医学上称为栓塞,常见的就是脑栓塞,也就是老百姓熟知的“中风”,“偏瘫”等
  以上是对“治疗房颤用哪些药物最好?”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皮疹等,停药后容易复发,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甲亢。甲亢的口服药物:一是赛治,功能是抑制甲状腺激素生成,但是我不确定是抑制甲状腺激素还是促甲状腺激素哈。 二个是利可君片,说是因为查的血常规中白细胞偏低才开的。还有一个是盐酸小檗胺片,也是白细胞偏少的药。甲亢治疗一般两到三个疗程,正规甲亢治疗时间分为初治期(1-3各月),减量期,维持期(半年到一年),总的疗程一到两年,中间要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依据化验结果和临床症状有专科医生来调整药量,不能自行停药或自行减少药物的用量,甲亢是一种很难根治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就算治愈了甲亢病,也会因为后期的不注意保养而导致复发。
  病情分析: 房颤的原因有很多种。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它类型心律失常。
  意见建议: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一般情况下阵发型的可以不用处理。
  以上是对“治疗房颤用哪些药物最好?”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