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性室上性心跳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因心跳突然急剧加快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此病常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年轻人多于老年人,女性稍多于男性,现已证明阵发性室上速与某种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有关,而这种微小结构上的改变,大多数情况下不经特殊检查是发现不了的。
  一、症状
  病人在平静状态下,没有任何先兆,心跳突然加速,脉搏多在160~2 40次/分,小孩可达300次/分,这种心跳也是突然恢复正常。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秒,长则几天,多数病人发病后可自行终止,少数病人必须用药后才能终止。其它症状轻重不一,轻时可只有心慌、憋气、头晕、乏力,重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抽搐或休克。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率的快慢,是否有其他心脏病及病人的耐受程度。
  二、诊断方法
  发病时心电图可做出诊断。不发病时心电图可能正常,到医院做诱发试验,诱发后做心电图确诊。有些病人不发病时心电图为预激综合征或短 PR征,有助于诊断。心电图为预激综合征或短PR征,但并不发病者就不用治疗。
  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心脏病的青年人,也可见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预激征候群等。发作时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憋闷或心绞痛、眩晕,心率在200次/分以下,发作时间较短,压迫颈动窦可使心率立即恢复正常,如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心率每分钟超过200次且持续时间长,导致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头晕眼花、恶心呕吐、 心绞痛、休克、昏厥者可发生猝死。
  ⑵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90%-95%)见于严重 和广泛的心肌病、严重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肌梗塞,少数患者无 器质性病变,常伴恐惧不安,面色苍白和多尿。发作时的心率多在150-250次/分钟,,常有休克和心前区疼痛出现,压迫 颈动脉窦时心率无改变,可资与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鉴别。心电图可提供诊断依 据。中医认为引起心跳过速的原因是阴血虚亏、心火上亢;或者用脑过度耗伤心血;或 者情绪长久不安,以至肝气郁结化火造成。
  1。西医药治疗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短暂可自行终止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发作持
  续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应尽早控制其发作。
   ①发作时治疗:常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用压舌板刺激
  悬雍垂以诱发恶心呕吐、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出等。以上手段无效者可选用新福林、阿拉
  明、新期的明、异搏定、洋地黄、p-受体阻滞剂、奎尼丁等。 ②预防复发:发作频繁者,
  宜选用能够控制发作的口服药物、长期使用,如异搏定、乙胺碘呋酮、心得安等,并避免发
  作的诱因。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此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重度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发
  展为心室颤动,因此,必须紧急处理。可选用利多长因、慢心律、心律平、乙胺碘呋酮、双
  异丙吡胺等药静脉注射。同时应做好直流电同步复律的准备。发作中止后,宜选择能够控制
  以上是对“陈发性室上性心跳过速”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3.自我监测
  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
  4.定期检查身体
  复查有关项目,合理调整用药。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5.合理安排休息
  心律失常患者应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饭后不宜立即就寝。睡眠的姿势应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曲。
  6.注意合理饮食
  饮食要清淡而富于营养。烹调要用植物油,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饮食要适量,不宜过饱。
  7.注意锻炼适度
  心律失常患者不适合做剧烈运动,若有胸闷、胸痛、气慌、气短和咳嗽、疲劳等不适出现,则应立即停止运动。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心脏病的青年人,也可见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预激证候群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在国人最常见为预激综合征(含隐匿性旁道),其它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约占10%,
  治疗:1.无器质性以及眼病患者发作时可先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使发作终止,无效后才使用药物治疗。
  2.发作时症状较重者首先异搏定或心律平静脉注射,也可采用直流电复律和食道或右房超速调搏终止发作,非预激综合征而伴心功能不全者首选西地兰静脉注射。
  3.发作频繁患者,宜作射频消融治疗。
  以上是对“陈发性室上性心跳过速”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