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肝脓肿的治疗方法?

  肝脓肿有阿米巴性和细菌性两种,以后者较多见,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也见到厌氧菌及其它细菌所致者.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注意前驱病史
  细菌性肝脓肿者可曾有疖肿或外伤感染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或胆系感染,急性阑尾炎,肠炎所致门脉系统感染,以及隔下脓肿等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到肝脏;经脐静脉直接蔓延至肝脏,因而可见于任何年龄;阿米巴性肝脓肿者可先有阿米巴痢疾,1~2月后发本病.
  2.腹部症状
  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阿米巴性者肝区症状轻重不一,常为胀满感,沉重感或钝痛,重者可阵痛或剧痛并向左肩,胃区或下腹放射.深吸气及咳嗽时肝区疼痛加剧.
  3.全身症状寒战,高热,食欲不振,乏力,体重下降,少数可有黄疸.阿米巴性者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长期低热,若持续高热,肝区阵痛,恶心,呕吐,黄疽,可能伴发细菌感染.
  4.并发症状有胸膜炎或肝顶部脓肿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左叶肝脓肿可并发心包炎;并发肝肠疹时出现脓血便;胆道出血时有上消化道出血.
  (二)体格检查
  体温高,有感染中毒面容,营养状况
  肝脓肿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一)全身支持疗法: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多次小量输血和血浆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抗生素治疗:应使用较大剂量.由于肝脓肿的致产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未确定病原菌之前可首选对此两种细菌有效的抗菌素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和抗菌素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素. (三)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单个脓肿应施行切开引流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也可行肝叶切除或部分肝切除术.多发性小脓肿不宜行手术治疗但对其中较大的脓肿也可行切开引流. (四)中医中药治疗:多与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配合应用以清热解毒为主.
  治疗肝脓肿最好的方法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尤以细菌性肝脓肿明显可达(20~30)×10/L,阿米巴肝脓肿粪中偶可找到阿米巴包囊或滋养体,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血中抗阿米巴抗体,可帮助确定脓肿的性质,阳性率为85%~95%。
  2.肝穿刺
  阿米巴肝脓肿可抽出巧克力色脓液;细菌性可抽出黄绿色或黄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脓液应做AFP测定,以除外肝癌液化。
  3.卡松尼皮试
  可除外肝包虫病。
  4.X线检查
  可见右侧膈肌抬高,活动度受限,有时可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5.B型超声波检查
  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6.CT检查
  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卵圆形界限清楚、密度不均的低密区,内可见气泡。增强扫描脓腔密度无变化,腔壁有密度不规则增高的强化,称为“环月征”或“日晕征”。
  以上是对“各种肝脓肿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指导意见:全身细菌性感染治病特别是心情腹腔内感染时细菌侵入肝如表示病人抵抗力弱可发生肝脓肿细菌可经下列途径进入肝:①胆道:胆道蛔虫症胆管结石等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时细菌沿着胆管上行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很高加号原因;②肝动脉:体内根本任何部位的化脓性病变如化脓性骨髓炎中耳炎痈等并发生菌血症时细菌可经肝动脉进入肝;③门静脉:已较少见如坏疽性阑尾炎痔核感染菌痢等引起门静脉属支的血栓性静脉炎;脓毒栓子脱落进入肝内即可引起脓肿此外肝毗邻感染病灶的细菌可循淋巴系统侵入开放性肝损伤时则细菌可直接自尊经伤口进入肝引起感染而开成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类杆菌属等单个性肝脓肿容积有时见到可以很大;多个性肝脓肿的直径则可在数毫米至数厘米之间数个脓肿也可融合成一个大脓肿
  肝脓肿可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所引起.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与阿米巴结肠炎有密切关系且脓肿大多数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的细菌侵入途径除败血症外可由腹腔内感染直接蔓延所引起亦可因脐部感染经脐血管门静脉而入肝脏胆道蛔虫亦可为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诱因.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肝脓肿诊断明确应收住院根据其性质分别采取不同治疗.病情较轻的阿米巴肝脓肿可门诊服用甲硝唑或甲硝达唑0.4-0.8g.口服3/d疗程5-10天或静脉点滴1.5-2.0g/d.哺乳期妇女妊娠3个月内孕妇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氯喹:成人第一二天1g/d第三天以后0.5g/d疗程2-3周.细菌性肝脓肿必须住院治疗.
  以上是对“各种肝脓肿的治疗方法”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