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肢体活动障碍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我想知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本人男27岁,之前诊断结果为亚急性感染性内膜炎,住院40天的抗生素治疗,体温一直控制正常,现在出院一个礼拜了体温也正常,当时诊断的结果还有二尖瓣前夜腱索断裂,中度关闭不全,本人现在考虑我这样的情况要不要手术,心功能良好,左房左室稍大,舒张末内径59mm,ef:67% 现在心脏这地方偶尔有不适感,不是很严重,还未婚,我想等年底结婚了先生孩子后,再去看看外科,像我这样的情况不知道算不算严重。我是想等个几年再手术,先内科保守治疗 不知道会怎么样,像我这样子 可以要孩子吗?我是男的。 还有像我这样的情况 是不是马上要手术,等几年有没有关系啊?
  建议: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都是风湿免疫性疾病,但它们是有根本的区别: 1、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2、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 3、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4、实验室检查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抗O高,类风湿关节炎往往类风湿因子高,CCP、AKA会出现阳性。 5、治疗不同: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青霉素是首选药物。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脏炎等进行相关处理。类风湿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关节疼痛肿胀期间应用非载体抗炎药控制疼痛等症状。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 6、预后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关节无变形遗留
  病情分析: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
  意见建议: 风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感冒症状。主要是在肺淤血的基础上,很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并加重心衰。同时风心病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心慌、气促,身体耐受力下降,生活质量明显受影响。同时,有以下主要危害:
   1.心律失常:即我们常说的“心脏乱跳”,最常见的是心脏颤动(房颤),房颤是风心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50%以上,有时为首发病症,也可为首次呼吸困难发作的诱因或体力活动受限的开始。房颤可导致心功能差,令病人感觉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
   2.血栓栓塞:巨大左房合并房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脑栓塞可偏瘫失语;四肢动脉栓塞引起肢体的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导致肺动脉栓塞。
   3.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细菌附着在
  病情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综合性诊断的疾病,单一的表现并不能确诊。
  意见建议:(1)常见受累组织和器官的临床表现: 1) 皮肤粘膜:蝶形红斑、盘状皮损、光过敏、红斑或丘疹、口腔、外阴或鼻溃疡、脱发等。2) 关节肌肉:关节痛、关节肿、肌痛、肌无力、缺血性骨坏死等。3) 血液系统: 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4) 神经系统:头痛、周围神经病变、癫痫、抽搐、精神异常等19种表现。5) 心血管系统: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6) 血管病变: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动、静脉栓塞及反复流产等。 7) 胸膜及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狼疮肺炎、肺动脉高压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8) 肾脏: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等。 9)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膜炎及胰腺炎等。  (2)少见的受累组织器官的临床表现: 1) 肠系膜血管炎、蛋白
  以上是对“以肢体活动障碍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MONO%是指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的百分比,
   除了它,还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构成了重要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活动性肺结核等,可引起升高,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
   白细胞包括五种,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淋巴细胞的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每种细胞的的减少都有其不同的原因.1.中性粒细胞减少:a.感染,见于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b.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c.物理,化学原因,各种射线,苯,铅,汞等;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e.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临床意义不大.3.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4.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在风湿性疾病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自身抗体分以下四类: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1)抗核抗体谱。
  (2)类风湿因子除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尚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以正常人中性粒细胞为底物按所见荧光的图型,分为C-ANCA(胞浆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为胞浆内的丝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本抗体对血管炎的诊断极有帮助,且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现在Wegener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P-ANCA则见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新月体型肾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抗磷脂抗体临床上应用的有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两种测定方法。本抗体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综合征是指临床表现有动脉或静脉血栓、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伴有抗心磷脂抗体和(或)狼疮抗凝物阳性者,除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外,也可
  以上是对“以肢体活动障碍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