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背疼头晕乏力,是不是坐骨神经痛的表现啊??

提问时间:2019-09-07 03:50:54
  你好,什么原因会引起坐骨神经痛。根据你的描述,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了,我建议你去医院做个腰部的CT检查明确诊断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特点就是腰疼反复发作,并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大体来讲,主要分为手术和保守两种治疗方案.选择哪种治疗的依据,主要是参考患者的腰疼,下肢麻疼的情况.如果走路跛行,走100米就疼的受不了的话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反之,如果疼的比较轻,可以忍受,走1里地没有问题,也不影响生活,就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热敷疗法,中药直接外敷祛,各种中,西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敷熏洗,甚至单纯的卧床休息也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你现在症状很轻,完全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同时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多注意保护腰部.晚上睡觉时多睡硬板床,可以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平时活动锻炼时,不要做腰部的剧烈运动,弯腰的动作尽量少做,注意腰部保暖不要受凉等.
  什么原因会引起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姿势所导致。最初的表现只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会造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称姿势性腰痛,而腰椎间盘突出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积累的结果。既然姿势性问题是病因,那么无论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的康复,矫正姿势都是不可或缺的,合理的姿势是康复运动的基础和前提。否则,病因的问题不解决,只能是反复发作,恶性循环,越来越重。人的姿势是一个力学整体,重心的作用至关重要。大家可以自我感觉一下:以最挺拔的姿势站立,重心一定是位于脚跟部位;而弯腰驼背时,重心一定会前移。从足部解剖结构而言,粗大坚实的足跟是最适合承重的部位,也是人类特有的,进化的标志。这都是科学界的共识,那么如何让人体重心后移,就是矫正姿势的核心和原则。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为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继发性为坐骨神经走行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刺激,压迫或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脊椎滑脱,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脊椎裂,腰椎结核,马尾神经瘤,梨状肌综合征,臀部注射药物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本病应上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使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的原发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对症治疗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双氯酚酸等.辅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处方止痛药.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
  以上是对“腰酸背疼头晕乏力,是不是坐骨神经痛的表现啊?”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属于中医痹证、腿股风、腰腿痛范围。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肾肝亏虚无以濡养筋脉,是发病的关键;寒湿之邪趁虚侵入,或由于跌打劳伤损及经脉气血,或久病导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而致病。《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中医治疗以补肝肾、祛风湿、行气血为主。辨证治疗本病,常见的有寒湿凝络、湿热侵络、瘀血阻络、肝肾不足等四型。坐骨神经痛好发于青壮年,多单侧,少数可两侧交替发生。疼痛位于臀部与腰骶部,并向膝关节、小腿外侧至外踝部放散,呈牵扯痛或灼痛,行走、活动及牵拉坐骨神经可使疼痛加剧。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根性坐骨神经痛,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干性坐骨神经痛,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以上是对“腰酸背疼头晕乏力,是不是坐骨神经痛的表现啊?”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