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得了抽动症怎么办?能治好吗这病??

  病情分析:孩子被确诊为本病后,家长要冷静。虽然此病治疗比较麻烦,但大部分预后尚好。意见建议:建议,患儿多动及重复抚摩动作为病症表现,并非患儿品质问题,家长见此不要认为是孩子故意捣乱而大声斥责。要知道,孩子对症状无控制能力,正如感冒的患者不能使自己不发烧一样,大声斥责会加重其精神负担,只能使病情更加严重。另外,夫妻吵架、激烈刺激的动画片及电影、紧张惊险小说等均对孩子不利,家长要尽量避免此类因素对患儿的影响。个别患儿有自残及伤害他人的行为,家长要把利器、木棒等放孩子不能轻易拿到的地方。另外,也不要认为孩子有病就过分溺爱,顺从,此类患儿多任性、固执,如不注意纠正,易产生不良后果。对于伴有睡眠障碍的患儿,要注意保证其足够的睡眠。首先要使患儿卧室环境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噪音。其次,让孩子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不要吃东西、喝茶,更不能吃巧克力等使大脑兴奋的东西。另外,养成睡前用热水烫脚的习惯也有利于睡眠。再次,睡时不要蒙头,否则会引起大脑缺氧,对脑功能不利。最后,睡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要克服睡懒觉的不良习惯
  问题分析:你好!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复杂异质性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有运动性抽动和发发声性抽动,还有广泛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意见建议:该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精神心理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往往需要医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配合,其中主要是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支持和指导。家长应该明白,抽动对患儿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明显影响,也不会影响患儿的智力,不会发张为精神病,应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不能因为焦虑而四处求医,更不能责骂孩子或整天唠叨。家长应帮助孩子用自己的抑制去控制抽动行为。目前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影响到日常生活或社交活动的重症抽动症患儿。常用药物有氟哌啶醇。
  问题分析:你好!抽动障碍起病年龄为1-21岁,平均起病年龄为6-7岁,你的宝宝症状的确像抽动障碍表现,但年龄偏小,需排外癫痫。该病的主要或首发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或摇头灯,尔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眨眼是最常见的的首发症状,发生性抽动主要表现为清嗓子、干咳、嗅鼻、尖叫等。该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至青春期后有自然缓解的可能,抽动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减轻或自然缓解,预后相对良好。部分病人抽动症状显著,影响日常生活需治疗。治疗目的是缓解影响日常生活的最大症状,主要是抽动。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意见建议:建议排除其它可能引发抽动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发育性疾病、癫痫、代谢性疾病等,应进一步查头颅核磁、动态脑电图等。
  以上是对“小孩子得了抽动症怎么办?能治好吗这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指导意见:轻微抽动症是不可以自愈的,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避免打骂嘲笑:父母应理解,抽动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无法自控,孩子抽动、眨眼时切勿打骂、嘲笑,以免引发精神紧张或患儿心理问题。避免精神紧张:抽动症患者常表现为频繁眨眼耸肩,患者无法自控,因此家长或老师碰到这种情形,切莫责怪孩子,因为精神过于紧张、兴奋会加速多巴胺分泌,孩子的抽动症状便会加重。
  病情分析:您好,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摇头、抽鼻、清嗓子,扭脖子、咧嘴、耸肩、甩胳膊、踢腿等,甚至全身抽搐。而感冒或精神紧张时可使该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引发精神异常、强迫症等,使行为紊乱,并严重干扰正常学习。抽动症的发病原因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和不良情绪以及目前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有着一定的关系。意见建议:需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在治疗上面,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十分常见,有的在抽动控制后仍不能适应社会。所以应强调对因对症治疗的同时,注意心理的治疗。
  以上是对“小孩子得了抽动症怎么办?能治好吗这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