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肌无力症状?

我是一个21岁的女孩子,在我读初二时发现自己的大腿一大一小,左腿大右腿小,当时没什么在意去照了骨科也没发现什么,我是小时候七八岁跪在二张长凳摇摆后来从那里摔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走路,但后来又能跑能跳了,四年级时在学校玩时被六年级的同学从二楼扔下两块砖头砸中头部,那时休息一个星期后也就好了,就是会常常头痛,从那以后就常生病,五年级感觉自己的大腿经常会自己抖得厉害,我告诉家人,他们都说不会怎样,后来又吃了一位老中医的药头就不会再无缘无故痛了,前两年我去我市医院照骨头又发现右膝盖骨比左膝盖骨小,但医生对我说不会影响将来生活,可是我却日渐泛力,走路没力.现在我就要大学毕业了,但最近我发现我的大小腿更明显了,我经常都会做恶梦,会怕自己会残废,我知道这种病叫肌肉萎缩,需要治疗才会好,但我这里没有类似的医院,所以我想问一下所有的著名医生,这种病能治好吗?我该怎么做?应该去哪里就医?会不会真的残废?
  肌肉萎缩疾病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难以医治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常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甚至引起死亡。肌肉萎缩疾病包括的疾病较多,其中常见的有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肌肉萎缩,都属此类病症。 肌肉萎缩疾病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是目前世界上难以医治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常因肌无力和肌肉萎缩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能力。 动物实验证明,切断支配肌肉的神经24--36小时后,肌纤维对乙酰胆碱的兴奋性逐步增高,出现肌纤维颤动膜电位和肌纤维膜上卫星细胞等一系列的营养性改变,并逐渐发生萎缩,另外,肌肉的运动、正常生理活动的锻炼及充足的氧气供应与萎缩的发生密切有关。从临床角度看,支配肌肉的神经,包括脑部的上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肌肉本身的疾病(遗传、损伤、炎症等)血液供应障碍和肌肉的活动减少(废用性)均可引起肌肉萎缩。 1)中枢性改变  1.脑源性肌萎缩,少见。常见大脑皮质的萎缩性病变,特别是儿童时期的大脑半球顶叶病变先天性运动区发育强或
  1.原发性或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进行性腓肌萎缩症,遗传性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肌萎缩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病,家族性遗传性腓肌萎缩型共济失调综合症,家族性复发性压迫性周围神经麻痹,家族性复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间质性脊炎神经病等。 2.周围神经损伤,如脊神经的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产伤,神经的缩窄性压迫神经电击伤,放射损伤及烧伤等。 3.周围神经的中毒性损害,包括药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 4.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及胶元结缔组织病和洁节病性周围神经病等。 5.其他,代谢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 3)神经肌肉接头的病变 罕见,系由运动终极的神经末梢变性引起神经肌肉传递不能而致肌肉萎缩,如重症肌无力的眼肌,颈肌萎缩,癌性肌病,有机磷中毒常出现肌束颤动和肌病变,但对于它的发病原理有最常见。 4)肌源性病变 1.遗传性肌肉疾病。由遗传基因异常所引起,如各种肌营养不良症等。 2.炎症性肌病,包括化脓性肌肉感染、不明原因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风湿性肌病、洁节性多动脉炎、复发性脂膜炎、寄
  皮肌炎的病程大部分病例为慢性渐进性,在2~3年趋向逐步恢复,仅少数死亡,故少数发作急性呈显着乏力的病例,多数预后不良,常由于并发感染死亡。另有小部分病例呈反复发作,加剧与缓解交替进行,最终获得缓解。
  治疗原则:
   1、一般原则: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避免肌肉的损伤,加强病情观察,做好抢救准备如紫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时应及时给予吸氧,必要时应用呼吸器。病变累及心肌,有心功能不全或传导功能失常时则按心功能不全抢救及治疗心律失常。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缓解期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做剧烈运动,从短距离散步开始,逐渐锻炼肌力。每日可进行温水浴,轻轻按摩肌肉,尽量料理个人的生活,以减慢肌力下降速度,提高协调能力,延缓肌肉萎缩的发生。同时,避免日光直射曝晒或受冻,以免增加肌肉、皮肤的损害。
   另外,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尤其含维生素 C 、 E 较高的饮食。以促进机体蛋白的合成,加强肌力恢复。对于有吞咽困难者,予以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采用少食多餐方法进食。有呛咳者要注意进食不可过快,以免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必要时给予鼻饲。
  以上是对“感染性肌无力症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肌萎缩的临床表现:
    一、急性或亚急性肌萎缩
   一般为神经原性萎缩,其发生的速度与神经损害的速度和程度有关。神经受损及中断的越急、越严重,则肌萎缩发生的越快、越明显。急性起病时肌萎缩发生于瘫痪之后,临床以瘫痪的表现为主,如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酒精中毒等。神经痛性肌萎缩早期表现为肩胛附近的剧烈疼痛,继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现肌张力降低、瘫痪及肌肉萎缩,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现单一的萎缩,呈镶嵌式。
   二、进行性四肢远端性肌萎缩
   常为神经原性肌萎缩,以四肢远端为主,上肢于手的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表现明显,而下肢于胫前肌的萎缩表现较明显。两侧基本对称,常发生于瘫痪之前,为单一的症状。常见的疾病有运动神经元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型和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颈椎病所致的上肢远端的无力和肌萎缩。腓肠肌萎缩症表现为下肢大腿下1/3处为界的肌肉萎缩,伴有深浅感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另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麻风以及慢性前角灰质炎都可致四肢远端的进行性肌萎缩。肌肉病的萎缩性肌强直和远端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也表现为四肢远端的肌萎缩。
  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全世界每天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胃内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易患肠道感染。
  小儿腹泻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1)非感染性原因有:生理性腹泻,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发生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
  以上是对“感染性肌无力症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