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什么引起的,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怎么治疗采用,患病都将近一年啦,吃过药,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身体的体质也大不如从前啦,要怎么办才好现在56岁。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小脑及其有关联的神经结构病变引起的:
   ①躯干共济失调(姿势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步态和姿势(站立和坐时)平衡障碍,如站立不稳、起坐不稳、行走不稳、Romberg征(睁眼、闭眼)阳性(不稳),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眼球震颤常无。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蚓部(原始小脑)受损害。可见于ADCAⅢ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②四肢协调性共济失调(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辨距不良、轮替运动差、误指试验偏向病侧,眼球震颤较多见(粗大),步态不稳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济失调严重。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半球(新小脑)受损害;
   ③全小脑性共济失调,病损部位在原始小脑、新小脑、小脑核团、小脑传人(出)纤维,临床表现为躯干、肢体、步态的共济失调。可见于ADCAI型等。 另外,IAs有部分类型有较明显的周围神经损害、脊髓后索损害,而表现有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其特点是没有视觉辅助时,共济失调症状更明显,行走时常常低头视脚下路面,不敢正视前方,夜间行路更困难,洗脸时身体易向脸盆方向倾倒,Romberg征
  小脑是人脑的一个部分,主要起到协调随意运动的作用,也可调节身体的平衡和姿势。长期酗酒是造成小脑损害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脑卒中、肿瘤、某些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某些化学物质以及营养不良。有几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弗里德希共济失调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也可损害小脑。
   小脑损害可以产生不同形式的共济失调。具有辨距不良的病人不能准确地控制身体的运动。例如当试图接近一个物体时,病人可能超过该物体。具有共济失调的患者不能控制其上、下肢的位置或姿势,当运动上肢时,动作显得摇晃,粗大呈弯弯曲曲锯齿形。与说话有关的肌肉运动不协调可引起构音困难,表现为吐词不清,对音量大小的调节失去控制。具有构音障碍的病人可能在说话时过分运动口周的肌肉。小脑损害也可引起震颤。
  指导意见:小儿脑受损使运动程序建立受到影响而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但小儿脑的可塑性很强,通过治疗应有较好功能恢复。但治疗方法不是吃药,也不是针灸和按摩,因为这是一种运动功能再学习的过程。正如我们学习骑自行车一样,靠吃药、针灸、按摩是学不会的。光靠自己多行走也不行,因为人体的每个运动都是脑内运动程序支配下完成的,在运动模式异常的情况自我锻炼的越多,功能恢复就越受影响。自己在家锻炼有造成延误治疗时机的危险。我们开发的神经训导康复治疗系列技术、系用六步法中医导引术开发神经潜能,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运动程序,经10年研究、7年临床应用获得了良好效果,适用于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
  以上是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什么引起的,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意见建议: 1.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2.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3.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让患者体验有目的的抗重力运动。
   4.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问题分析: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特有的综合征。通常预后良好,多能完全恢复。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和其它感染有关。临床上约有50%的病例在发生共济失调前有病毒感染。最常见的前驱病是水痘,其次是肠道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有的病例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及腺病毒等感染有关。
  意见建议:现在医疗界较为推崇的靶向修复针对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效果不错,而且规避了传统治疗的很多弊端,能快速有效地解决你的问题。建议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咨询,找到适合你的治疗方法。
  以上是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什么引起的,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