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如何根治?

提问时间:2017-02-02 03:21:32
  病情分析: 过敏性鼻炎,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药物得到很好的缓解,但不能保证彻底治好。这里介绍一个组方:可服用辛芩颗粒或苍鹅鼻炎片与玉屏风散或颗粒,外用佛山德众鼻炎滴剂(喷雾型),加用纯芝麻油涂鼻腔。如有脓鼻涕(特别是早上),则要加服自己不过敏的抗菌药头孢氨苄胶囊或罗红霉素分散片3-7天
  意见建议:重在预防:1、平衡心态、乐观积极,少吃寒冷食物(特别是冷饮),加强锻炼!2、可经常摩擦鼻部来缓解并辅助治疗鼻炎。摩鼻的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侧缘旁0.5厘米)。手法由轻到重,注意不要损伤皮肤。可在早晨起床前、晚间睡觉前各按摩一次,其他空闲时间也可进行。此法可疏通经络,增强局部气血流通,大大加强鼻的耐寒能力,可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病,亦能帮助治疗伤风、鼻塞不通。3、每天早晚吸温淡盐水5-10次(最好是买0.9%浓度的生理盐水)。通过淡盐水的消炎杀菌作用,清除鼻腔内部,甚至是鼻窦内聚集的大量过敏源和细菌、病毒和脓涕,给鼻腔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恢复鼻纤毛的功能,加快恢复健康
  病情分析:鼻乃清窍,为肺之门户,其呼吸之畅通,嗅觉之灵敏全赖清阳充养。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脑漏”范畴。鼻窦炎多由气虚不固,外邪侵袭,邪入化热,灼腐生脓,滞留空窍、弥散清空,清浊不分,窍隙闭塞,引致鼻塞流涕、头痛头胀、智力昏蒙、身疲肢倦、常易外感。外感后鼻窦炎又加重,如此互为因果,反复发作。
  意见建议:从鼻窦炎的病因病理来讲:痰浊脓液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病因。所以中医治疗鼻窦炎清除痰浊脓液,杜绝痰浊之源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故升清降浊是中医治疗鼻窦炎有效根本的治疗法则。由此可见,鼻窦炎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肺腑功能失调产生的分泌物才导致外部鼻窦堵塞流涕之症状,因此,调理肺腑功能以恢复正气平衡外邪才是治疗之本。由于鼻窦炎的特性需患者用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咳嗽、喷嚏时尽量轻柔,适当休息,避免做重体力劳动,防止气喘过猛;尽量防止感冒,不要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下,与室外温差多大,会刺激鼻腔。另外,恢复后期,可做适当体育锻炼,如慢跑、打拳等,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愈后复发的机会。
  病情分析:首先要了解鼻窦炎病因,只有针对病因做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要做好生活护理。
  意见建议:多吃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的食物: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等。另外,糯米、山药、大枣、莲子、意仁、红糖和桂圆等也需要多吃。禁止以下食物:牛肉、含咖啡因饮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制品、蛋、燕麦、牡蛎、花生、鲑鱼、草莓、香瓜、蕃茄、小麦、冷饮、辣椒、芥末。鼻腔有分泌物时不要用力擤鼻,应堵塞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再堵塞另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4)及时、彻底治疗鼻腔的急性炎症和矫正鼻腔解剖畸形,治疗慢性鼻炎和鼻中隔偏曲。(5)游泳时避免跳水和呛水。(6)患急性鼻炎时,不宜乘坐飞机。
  以上是对“鼻窦炎如何根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问题分析:你好,孩子得了鼻窦炎怎么治疗要根据您孩子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的,其他的有药物,穿刺抽脓上药,窦腔引流等多种治疗的方法的.儿童急性鼻窦炎以保守治疗为主,无论有无并发症,都应积极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用药以通气引流为主,可用0.5%~1%麻黄素生理盐水喷鼻或滴鼻,但是需要医生指导下使用.也可行局部热敷及鼻腔蒸气吸入.一部分小儿的急性鼻窦炎可随原发病的痊愈而自行消散.
  意见建议:平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感冒后积极治疗,禁烟酒,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体质,还要有科学的生活规律,不要经常熬夜
  病情分析: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阳气亏虚,体质特异,卫外不固关系密切,故不任风寒异气或花粉等不洁之气侵袭,或因某些饮食物触发,致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反复发作。亦或因郁热内蕴、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所致。中医调理肺腑慢慢恢复自身正气(免疫系统)是有效的方法。
  意见建议:由于过敏性鼻炎的特性需患者用正确的擤鼻涕方式,咳嗽、喷嚏时尽量轻柔,适当休息,避免做重体力劳动,防止气喘过猛;尽量防止感冒,不要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下,与室外温差多大,会刺激鼻腔。另外,恢复后期,可做适当体育锻炼,如慢跑、打拳等,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愈后复发的机会。
  以上是对“鼻窦炎如何根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