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怎么治疗最好啊?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兹将本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作一归纳。
   (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这种上腹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易缓解。
   (2)腹胀,占70%。常因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约占50%的患者有此症状,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也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出血原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慢性浅表
  本病主动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疾病。
   一、诊断
   1. 临床表现:上腹部或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常发生于餐后平卧或腹内压增加时。直立或服制酸剂可缓解。返流液进入肺部可引起吸入性肺炎。重症患者可出现间歇性甚至持续性吞咽困难和呕吐。可有反复小量出血,偶伴大出血。
   2. X线钡餐检查: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襞粗乱,增加腹内压可见返流现象,阳性率约为50%。
   3. 食管镜检查与活组织检查:可见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浅溃疡,有时可见狭窄。病理检查有基底层细胞增生,乳突延长至上皮表面层,血管增生及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等。
   二、治疗
   1. 避免高脂饮食,禁吸烟、饮酒,禁食咖啡、巧克力,禁服抗胆碱能药物,以防止降低LES压力。
   2. 减低胃内、腹内压力,少食多餐。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以减少返流。
  建议在当地医生指导下采用胃炎四联疗法:最常用的四联疗法如下:药物组合,剂量和用法:(1)枸橼酸铋钾240mg+阿莫西林750mg+甲硝唑400mg+奥美拉唑20毫克或(2)枸橼酸铋钾240mg+红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 +奥美拉唑20毫克(3)枸橼酸铋钾240mg+四环素500mg+甲硝唑400mg +奥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任选上述一组药物服用,每种药物按以上剂量一日2次服(上下午各1次),7~14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要继续单独服用枸橼酸铋钾6周,剂量和用法同前. 注意阿莫西林要皮试啊.这个方案可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坚持服用.防止复发.一定要要禁烟 ,酒,咖啡辛辣食物.少吃含淀粉内的食物如:土豆 芋头 粉丝 粉条 红薯等凉粉,不要吃苏打饼干等,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食物.
  以上是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怎么治疗最好啊”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好!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都属于老胃病范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你的情况是脾胃湿热导致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引起胸口堵,烧心,嗳气等症状,常规的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有些胃药甚至会进一步加重胃黏膜的损害程度,因而导致胃病久治不愈,甚至越来越重.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中药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脾胃湿热,荡涤胃肠浊气,快速修复食管和胃粘膜,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谢谢您,请问以上方子的用法和用量是多少?要服多久?
  目前能共同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即(1)抑酸剂和制酸剂。这类药物有奥美拉唑(洛赛克)、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米替丁、罗沙替丁、尼扎替丁、恩前列素、氧化镁和胃舒平等。(2)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如胶态次枸橼酸铋(德诺)、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呋喃唑酮等。(3)黏膜保护剂,如麦滋林S颗粒、硫糖铝、胃必治、乐得胃、复方丙谷胺、米索前列醇(喜克溃)和生胃酮等。凡由胃酸过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上述三类药物均可应用,但以前两种药物为主。以上建议请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以上是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怎么治疗最好啊”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