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症状是不是耳膜穿孔?

  耳膜又称鼓膜。在听觉的传导功能上占有很重要的角色,能带动中耳内听小骨的振动,耳膜另外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噪音有防护作用。若耳膜穿孔,噪音会直接经由圆窗或卵圆窗传到内耳,容易对听觉细胞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耳膜穿孔的小大与听力丧失的程度有关,若为单侧性的耳膜穿孔。由于只有单边的听力障碍,叫顶多对音源方向性的辨别较差外,并未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多的不便,因此许多患者往往会对耳膜穿孔性中耳炎掉以轻心。 耳膜穿孔的临床表现是,听力从正常到中度耳聋,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数小时后由于渗出液产生,耳痛症状减轻,常伴有耳鸣。初起时仅见鼓膜单纯性充血,随着鼓膜内陷,出现点状出血,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爆炸性鼓膜穿孔,因鳞状上皮内翻进入鼓室而形成鳞状上皮囊肿,容易继发感染。[指导意见:耳膜一旦穿孔,有两方面的害处:
   第一是中耳的保护作用受到了损害,耳膜是中耳的一侧门户,由它把外耳与中耳隔开,保护着中耳腔。穿孔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中耳诱发中耳感染引起感染流脓还有形成胆脂瘤的危险性。
   第二是穿孔使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耳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耳膜穿孔后,耳膜有效
  建议您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外伤性耳膜穿孔要注意千万不要感染严格按照医生的话去做,没有什么好的外在方法预防进水,只有你自己注意,预防感染是最主要的,这里面就包括不要进水,用抗炎药等医生说的那些,不要企图有什么捷径,治病在于养,欲速则不达. 外伤性耳膜穿孔的适当治疗方式包括绝对保持耳道干燥,不可游泳, 凡是洗头发,洗澡应放置棉花球于外耳道, 洗后立即拿掉, 以免水份渗入.禁止点耳药水, 以免耳药水把外耳道的细菌移入中耳而且耳药水中常见的类固醇成份会使耳膜移行作用减缓, 延迟耳膜愈合时间.严禁擤鼻涕且张口打喷嚏, 以免气压逆流, 也会影响耳膜愈合.
   至于裂伤范围较大的患者, 可于一至二周内以耳膜纸贴于裂损耳膜上或是于手术显微镜下以器械翻起裂损耳膜边缘,减少裂损范围, 再用专用之耳药棉及塑胶垫片固定, 就可大大增加耳膜愈合的机会.
   外伤性耳膜穿孔最佳预防就是避免接受外力的暴露.最常见原因是机械性的人为因素,也就是打耳光.笔者建议处罚孩童可改打屁股,后遗症少,臀部肌肉多处罚起来声响也大,也可达到处罚的目的,各位读者不妨参考参考.
  外伤性鼓膜穿孔急性期 应用抗炎药治疗,同时最关键的是要防止感染.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洗头发时不要让脏水进入耳道,不要游泳;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也不要用任何药物滴耳,这样不但无益,反而有可能让细菌进入耳内引起感染.同时要预防感冒.如果不续发感染,破孔面积不太大,鼓膜可能会愈合,听力下降的情况可以改善,但如果继发感染,演变为化脓性中耳炎,就需要局部抗感染治疗,先用双氧水洗耳,然后用棉签将耳道擦干净,(注意要清洗干净,否则药效发挥不好),同时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规律治疗后干耳(即不流脓)后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这样不但能根除病灶还可以改善听力下降的情况.你现在已经过了十七天,没有发炎,说明效果还行,打嗝的时候疼痛可能是由于气体通过咽鼓管进入耳道的缘故,冲击了鼓膜,这可能说明局部还是有些炎症的,建议还是去医院检查看看,让医生观察一下鼓膜的情况,再做处理.
  以上是对“我这个症状是不是耳膜穿孔”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外伤造成的耳膜穿孔只要不续发感染,破孔面积不太大,通常会在一个月左右都能自行愈合,不需另外处理.因耳膜两面都有丰富的由外向内相互吻合的血管,修复能力是很强的.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外伤后即可用酒精消毒外耳道,擦净和取出外耳道异物,耵聍等.不要取下附在耳膜上的血痂,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用消毒的棉花轻轻塞在外耳道口,以防脏物进入耳内,引起感染.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也不要用任何药物滴耳,因为这样不但无益,相反可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不要用力擤鼻涕,如有鼻涕,可吸入口中吐出.也可服些消炎药物,以免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要按中耳炎进行治疗.
  重慶九龍坡第一人民醫院專家解釋症狀 有以下幾點:
  症状1: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耳膜穿孔,患者就会感觉到长时间的听力不清,时不时的还有一些脓性液体从耳朵里流出来。
  症状2:脑外伤
  如果是因为患者遭受到重度的脑外伤引起的耳膜破裂,那么患者就会明显的看到有很多的鲜血流出来,病情在外耳道上还有很多的血痂。
  症状3:情绪波动大
  耳膜穿孔起初的那几个小时,因为患者的情绪很不稳定,所以可能暂时感觉不到耳朵哪里不对劲。
  症状4:耳痛
  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就会明显的觉得耳朵里有难以忍受的轰鸣,耳痛加剧。
  以上是对“我这个症状是不是耳膜穿孔”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