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哪一项是错误的?

  用药治疗
  1.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是本病首要的治疗措施。及早明确病原体,根据药敏结果早期联合使用足量、有效、杀菌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1)一般用药原则:
  ①早期用药:除部分病情较轻的亚急性患者病情允许延迟2~4天等待血培养结果选择用药外,其余的急性和亚急性患者特别是在合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在患者入院当天连续做3~5次(每次间隔1h)血培养后,根据临床经验选药,立即开始治疗。
  ②足量用药:由于赘生物内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很高,其代谢和增殖相对低下,对机体的防御系统有很强抵抗力,而病原微生物隐藏于赘生物的纤维蛋白和血栓中,且赘生物中无血管分布,抗生素很难渗透进去。因此,应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使其血清浓度达到体外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8倍以上,才能保证有足量药物渗入赘生物内,以彻底杀灭深藏于赘生物内的病原微生物。
  ③联合用药:选择2~3种杀菌的抗生素联合应用,不但有协同作用,还可减少耐药性,提高疗效。
  ④静脉用药
  症状体征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起病大多缓慢、隐匿,有乏力、食欲不振、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也可因消瘦、顽固性心衰或心内膜炎的并发症求医。SIE的临床表现大致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全身性感染的表现
  (1)发热:有80%~88%病例有发热,热型多变,以不规则发热为多见,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不少病例表现为低热,可伴畏寒或多汗。近年来不少病人无发热,可能与早期使用抗生素有关,高龄患者可能与反应性差有关。
  (2)其他与感染有关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进行性贫血,多汗和肌肉酸痛等。
  (3)杵状指(趾):多在发病1~2个月以后出现,且无发绀,以往约见1/3病例,且作为IE的重要体征之一,但近年来已大大减少。肝、脾肿大一般为轻至中度增大,以往至少有半数病人有脾大,1/4病例有肝大,但近年来肝、脾肿大亦明显减少。
  2.栓塞与血管病变的表现
  (1)瘀点:于胸、颈、四肢、眼结膜及口腔黏膜,瘀点常成群出现,亦可散在发生,压之不褪色,持续数天后消退,并常反复出现。眼底可有中心为白色的卵圆形出血灶,称为Roth斑。
  (2)Osler结:位于指(趾)垫,为豌豆大小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
  (3)Janeway:损害于手掌及足底的1~4 mm无痛性出血红斑。
  以上3项可能由微血管炎或微血栓所致,为非特异性。
  (4)栓塞:是SIE的重要特征,约30%患者以栓塞为首发症状,多发生于病程后期。脑(约45%)、肾(约50%)、脾(10%~60%)、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肢体动脉、肺动脉等可发生病原体栓子栓塞。产生栓塞为病原体扩散的表现,尚可引起心肌炎、心肌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此外,带病原体栓子也可引起局部血管炎及感染性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可以致命。
  以上是对“关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哪一项是错误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3.心脏的变化 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种类、病原体种类以及瓣膜或内膜损毁程度。常有杂音性质变化或出现新杂音。杂音性质改变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一旦出现即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当腱索断裂或瓣叶穿孔时,可出现新的杂音,是导致急性主动脉瓣和(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重要原因。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中不少见,多数为室性期前收缩,其次为房颤和P-R间期延长,4%病例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已成为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问题分析:尽量争取在抗生素应用前作血培养,一般在24~48h内抽血3~5次即可,但每次抽血量应达10ml或更多;已用过抗生素若病情许可者,停药1周后做血培养,但不少病人由于病情不能等待,可将用过抗生素者血标本需用培养基稀释20倍,以稀释抗生素浓度和减少特异性杀病原微生物的抗体的影响;
  意见建议:国外报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率高达85%,而国内远低于此数,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性尽量避免干扰因素选择最佳时间。
  以上是对“关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哪一项是错误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