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儿科医生)?

  1 输液反应因素(1)热原:即输液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果输入体内可发生热原反应严重者可以出现昏迷.出现热原的原因是:①溶媒放置超过24h;②原辅料被污染;③活性炭吸附不彻底;④灭菌不完全;⑤输液器具清洗不净或者灭菌不完全;⑥大量输液.(2)致敏物质:高敏性体质病人输注含异性蛋白的液体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复合氨基酸血浆等或者配伍青霉素类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磺胺药等易致过敏药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3)不溶性微粒:包括橡胶微粒涤纶薄片薄屑色点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以及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所产生的化学微粒等如果在制备时混入大输液中于临床应用时就会引起输液反应.据报道输液中如果含有大量大于12μm的微粒即可以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或静脉炎.如果异物侵入组织可以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微循环障碍等甚至引起死亡.(4)输液器具不清洁或者灭菌不完全:有人对出现热原反应的25批液体连同输液器具进行检查发现原液体均合格而通过输液管的液体则热原反应阳性率达84%说明散在热原反应主要与输液器具消毒不完全有关系应引起注意.(5)输液技术:如果输液前未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尽输入机体后可导致组织缺氧;排液太少输液管中可能存在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输液反应及预防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一)发热反应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二)心力衰竭肺水肿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三)静脉
  以上是对“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儿科医生)”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一般治疗
   (1)护理:保持室内安静避光减少刺激避免扰动必须的操作如测体温翻身等尽量集中同时进行.及时清除痰液可采用气管插管冲洗吸痰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口腔皮肤清洁.
   (2)保证营养和水分供给:后期可鼻饲乳品如痉挛频繁不能鼻饲可用静脉营养.
   (3)给氧:有缺氧及青紫时给氧如窒息呼吸衰竭者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切开在新生儿一般不如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安全.有脑水肿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
  预后
   新生儿破伤风是严重威胁新生儿降乃至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破伤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儿可由于缺氧窒息继发感染而死亡.严重缺氧可致脑细胞缺氧坏死存活者智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以下各点:
   1.潜伏期的长短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4/20)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2.抽搐发生的时限指开始发病至抽搐的时限.这个时限越短病情越重时限在24h内与长于24h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指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1.护理
   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痉挛期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2.抗病毒
   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病毒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愈早用愈好破伤风抗病毒(TAT)1-2万I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IU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IU肌注TIG血浓度高半衰期畅达30天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价格较昂贵.
   3.止痉药 ∝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地西泮 〃安定)可受训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有效浓度但半率期短不适合做维持治疗4-8小时1次. 〃2)苯巴比妥钠
   首次负荷量为15-20mg/kg缓慢静注维持量为每日5mg/kg分4-8小时1次静注可与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
   剂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肠长作为发作时临时用药.
   4.抗生素
   青霉
  以上是对“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儿科医生)”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官方APP
让天下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医生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食品经营许可证 版权登记号:2013SR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