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影响?
提问时间:2016-04-04 07:09:58
孕妇孕期检查时间表,对于孕期的女性来讲,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可以了解胎儿发育状况,非常有必要。具体产前检查可参考:孕期3个月、5个月、7个月、10个月均应该到医院进行彩超检查!怀孕做B超的次数不要超过3次,于是昨天我就没做。你的担心是多余的。首先在早期确诊怀孕的时候做一次B超,最好是等到停经50天后去做,只要月经周期正常的话,这个时候看就基本能看见孕囊,胚芽以及胎心了。孕妇孕期检查时间表,在怀孕18-24周之间,去做一个排畸的三维B超。到了32周左右还有一个二维的B超,这个主要是看看宝宝的发育情况。到了快生的时候还会有一次B超,一般都是在36周以后做的,大致来说,这4次基本是必须要做的,至于有的孕妇中途做B超做的比较多,那就是结合她们自身的身体状况了,要是有哪项不过关的话,需要复查就必须多做几次B超了,这个就因人而异了孕期最好做四次B超怀孕早期:在停经6周后,除了妇科常规检查之外,应通过B超确定宫内妊娠是否正常。怀孕中期:在16周左右需要再做一次B超,可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大体情况。怀孕晚期:在36周到预产期前做B超,可以明确羊水多少和胎盘的功能第一次检查时间是在孕18~20周,此时
孕妇孕期检查时间表, 初次产前检查:1,应在确诊自己怀孕时开始,检查生殖道情况及具体受孕的时间,推算准确预产期. 2,测量血压,尿蛋白,血色素,对孕妇基本情况做出评估. 孕妇孕期检查时间表,3,其他建册时常规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肝功能,血浆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浆铁,钙,镁等元素测定,肝炎病毒指标测定(也称二对半),肾功能,心电图,了解孕妇健康状况. 血型测定:测定孕妇及其丈夫ABO血型及RH血型,既为分娩做准备,也为了解有无母儿血型不合情况发生; 人免疾缺陷病毒(HIV),梅毒筛选试验(RPR):筛查孕妇有无形传播性疾病,减少母婴之间及医源性的传播. 血清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测定:因为这些病毒感染对胎儿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先天性异常激流产,死胎. 血总胆汁酸:如升高则提示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可能,此病为孕妇特有疾病,对母亲预后无不良影响,对胎儿影响较大. 孕14~21周: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 孕24~28周:抽取母血检查,用以筛查胎儿21-三体,18-三体,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先天异常. 孕35周后每周一次:胎心监护 13~27周建卡时:白带常规 每次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重点是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1.一般处理适当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给予间断吸氧、高渗葡萄糖、维生素类及能量合剂,既保肝又可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定期复检肝功能、血胆酸、胆红素。2.药物治疗能使孕妇临床症状减轻,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改善的药物有:(1)腺苷蛋氨酸治疗ICP的首选药物。该药可防止雌激素升高所引起的胆汁淤积,保护雌激素敏感者的肝脏。临床中可改善ICP的症状,延缓病情进一步的发展。(2)熊去氧胆酸服用后抑制肠道对疏水性胆酸重吸收,降低胆酸,改善胎儿环境,从而延长胎龄。瘙痒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可明显改善。(3)地塞米松可诱导酶活性,能通过胎盘减少胎儿肾上腺脱氢表雄酮的分泌,降低雌激素的产生,减轻胆汁淤积;能促进胎肺成熟,避免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使瘙痒症状缓解甚至消失。(4)苯巴比妥此药可诱导酶活性和产生细胞素P450,从而增加胆汁流量,改善瘙痒症状。3.产科处理(1)产前监护从孕34周开始每周行无刺激胎心监护(NST)试验,必要时行胎儿生物
以上是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方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可疑者应及时作肝功能和血清胆酸的测定。本病孕妇的血清转氨酶可轻度或中度升高,上升的幅度约为正常值的2~3倍。血清胆酸增高是诊断本病的敏感指标,其升高的幅度常可为正常孕妇的10~100倍,而且,血清胆酸的增高比瘙痒、黄疸的发生时间要早,所以,不少医院常在妊娠28~30周时,常规检测血清胆酸,作为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筛查,以便早期捡出本病,及时采取医治措施。本病确诊后,可服用消胆胺、苯巴比妥或地塞米松等药物,中药茵陈汤加减也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降低血中胆酸水平及其对母儿的不良影响。除药物治疗外,还需注意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的状况。并且应认真进行胎动计数,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小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加强胎儿电子监护及腹部B超检查,以监测胎盘功能和胎儿情况。妊娠35周后应住院监护胎儿安危,一旦发现胎儿存在宫内险情,及时处理,抢救胎儿。妊娠达到37孕周后,应及时予以终止妊娠,以免在延长孕期过程中,发生胎儿宫内猝死的严重后果。分娩过程中,应加强胎儿监护,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西医治疗:(1)S-腺苷基L-蛋氨酸:商品名思美泰,是近年来国外研究较多,效果良好的新型抗胆汁淤积药物。对急、慢性肝脏疾病,妊娠和药物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均有疗效。其活性成分为S-腺苷-L-蛋氨酸,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的生理性分子结构,在人体内腺苷蛋氨酸由蛋氨酸和腺苷合成,并作为许多生物反应的底物遍布机体。所有组织之中,它作为甲基提供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前体,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它可通过甲基化对雌激素代谢物起灭活作用,并刺激细胞膜的磷脂合成,通过增加肝浆膜磷脂成分,防止雌激素引起的胆汁淤积,它可通过转巯基反应,促使胆汁酸经硫酸化的途径转化,还可防止或减轻毒物和胆汁酸引起的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其与熊去氧胆酸合用效果最佳,可减轻痉挛、降低胆汁酸、转氨酶、结合胆红素等异常生化指标。一般每天800mg,静脉注射,14~20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均可以明显好转。该药对孕妇及胎儿的副作用尚未见报道。(2)地塞米松:妊娠期间循环的雌激素主要来自胎儿-胎盘单位,胎儿肾上腺提供的硫酸脱氧表雄酮(简称DHEAS),它是胎盘产生雌激素的前身物质。地塞米松能通过胎
以上是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用药治疗:(1)地塞米松:可诱导酶活性,能通过胎盘减少胎儿肾上腺脱氢表雄酮的分泌,降低雌激素的产生,减轻胆汁淤积;能促胎肺成熟,避免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使瘙痒症状缓解甚至消失。一般用量为12mg,连用7日。有作者认为其疗效优于考来烯胺(消胆胺)和苯巴比妥。Hirvioja等研究发现,20mg/d的地塞米松,连用6天,可以降低雌激素水平,从而缓解瘙痒症状。(2)苯巴比妥:是一种酶诱导剂,可使肝细胞微粒体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及消除肝内胆红素水平,使血中胆红素下降。另外该药还具有增加胆小管胆汁酸分泌的速度,并通过改变胆固醇水解酶的活性而影响胆汁酸的生成。剂量为每次口服0.03g,每日3次,连用2~3周。(3)考来烯胺(消胆胺):为一种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在肠腔内与胆汁酸紧密结合,形成不被吸收的复合物,从粪便中排泄,从而阻断胆汁酸的肝肠循环,降低血清中胆汁酸的浓度。此药能减轻瘙痒症状,对胆酸下降不明显。剂量:每次4g,每日2~3次,10日为一疗程。能减轻瘙痒症状。因该药同时具有抑制小肠对维生素K的吸收,易引起孕产妇出血,故在口服考来烯胺的同时,需补充维生素K和其他脂溶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本策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食疗:1.大杏仁双耳沙拉食材:杏仁10颗、银耳3朵、木耳(干)5朵、圣女果2个、枸杞子10粒、黑胡椒1/2茶匙、苹果醋1勺、粗盐1茶匙、蜂蜜少许、橄榄油3勺。步骤:(1)银耳洗干净切成小朵泡发。(2)黑木耳洗干净泡发。(3)放入容器中,小番茄对半切开,点缀其中。(4)另外拿一个碗先加入1汤勺果醋,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用量调整,只要保证油和醋的比例是3:1即可,加入海盐、黑胡椒碎拌匀。(5)干银耳和干木耳用凉水泡发,再用热水焯一下至软。(6)后放入大杏仁,食用前淋上调制好的油醋汁即可。(7)装盘摆形状,一道美味又好看的佳肴诞生。推荐理由:黑木耳有很好的补血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适量吃些能够补充全面营养,但也不可多吃。2.虾仁豆腐泥食材:豆腐50克、胡萝卜20克、虾2只、姜汁适量、肉汤适
以上是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总胆汁酸高有可能患胆汁淤积症,对胎儿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吃些治疗胆汁淤积症的药,如积极治疗会好转,治疗后再复查胆汁酸。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于妊娠中、晚期的妇女,主要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孕妇皮肤瘙痒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在孕妇中的发病率大约是2%~4%。它有复发的特点,如第一胎发生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娩后自然痊愈了,不留下后遗症,但第二胎怀孕到 7个月左右时,此病又会复发,分娩后还会再好。这种病又有家族性的倾向,有的时候母女、姐妹在妊娠时都会发生这种病。
妊娠妇女为什么会发生瘙痒,肝转氨酶升高甚至发生黄疸呢?研究证明,由于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功能,肝脏内排泄胆汁的功能减弱,胆汁发生了淤积,所以产生了这种病。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率,并增加孕妇产后出血发生。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在我国上海、成都、重庆等地发生率较高。此病对孕妇无明显的危害。妊娠中、晚期出现的皮肤瘙痒和黄疸症状,一般可在分娩后一星期内消退,若再妊娠或应用雌激素类药物时上述症状可以再现。但此病可以危及胎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无明显危害,也不会遗留慢性肝脏病损,瘙痒和黄疸通常于产后1~2周可自行消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旦发现胎儿存在宫内险情,及时处理,抢救胎儿。妊娠达到37孕周后,应及时予以终止妊娠,以免在延长孕期过程中,发生胎儿宫内猝死的严重后果。分娩过程中,应加强胎儿监护,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并作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对合并有胎儿宫内窘迫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可酌情采取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以确保新生儿的良好预后。
什么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现已广泛地引起临床的重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手掌和脚掌是瘙痒的常见部位,瘙痒都持续至分娩,大多数在分娩后2天消失,少数名1周左右消失,持续至2周以上者罕见。黄疸程度一般轻度,有时仅角膜轻度参染。黄殖持续至分娩后数日内消退,个别可持续走产后1月以上;在将发生黄值的前后,患者尿色变深,粪便色变浅。其他症状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ICP发病率0.8%~12.0%,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国内上海和四川省发病率较高。什么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现已广泛地引起临床的重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手掌和脚掌是瘙痒的常见部位,瘙痒都持续至分娩,大多数在分娩后2天消失,少数名1周左右消失,持续至2周以上者罕见。黄疸程度一般轻度,有时仅角膜轻度参染。黄殖持续至分娩后数日内消退,个别可持续走产后1月以上;在将发生黄值的前后,患者尿色变深,粪便色变浅。其他症状发生呕吐、乏力、胃纳不佳等症状者极少。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在我国上海、成都、重庆等地发生率较高。此病对孕妇无明显的危害。妊娠中、晚期出现的皮肤瘙痒和黄疸症状,一般可在分娩后一星期内消退,若再妊娠或应用雌激素类药物时上述症状可以再现。但此病可以危及胎儿,容易发生早产、死胎、死产。有报道此病早产率为44% ,产时胎儿窘迫率为22%,围产儿死亡率为35%。英国近年的研究证明,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中,有半数由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引起。
因此,孕妇一旦患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必须严密观察胎在宫内的安危情况,一旦出现危险信号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入妊娠晚期后,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勤数胎动(每天3次,每次1小时)。
(2)经常由家属听胎心(每天1-2次,每次1分钟)。
(3)坚持在高危门诊随访每隔1-2周1次),并遵医嘱服用一些利胆的中西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做一些检查,如电子胎心监护、B超等。
(4)妊娠35周后 需众议院监护胎儿的情况。
(5)妊娠37周后科止妊娠,其分娩方式应由医生根据孕妇的病情而定。
(6)产后不宜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原因:
(1)临床依据:在临床上有很多表现提示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是诱发ICP的病因,现列举如下:
①ICP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正值雌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②ICP在双胎中发生率较单胎明显增高,
③应用含雌激素及孕激素的避孕药的妇女中发生胆汁淤积症的表现与ICP的症状十分相似;
④应用避孕药的妇女妊娠时发生ICP者,再次妊娠时复发率较一般为高。
(2)雌激素导致胆汁淤积可能通过以下途径:
①胆汁的渗透性增加;
②肝窦间隙区钠、钾-三磷酸苷酶(Na -K -ATPase)活性下降使胆盐转运受到阻碍;
③窦状隙区域细胞膜的流动性下降,使胆盐的通过发生障碍;
④雌激素代谢产物:D环葡萄糖醛酸雌激素与胆酸的结构相似而成为胆酸载体的竞争性抑制物。妊娠期产生大量雌激素导致妊娠期某些妇女的胆汁淤积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如下:
1.妊娠期胎盘合成雌激素
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增加,雌激素可使Na+-K+-ATP酶活性下降,能量提供减少,导致胆酸代谢障碍;雌激素可使肝细胞膜中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上升,流动性降低,影响对胆酸的通透性,使胆汁流出受阻;雌激素作用于肝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胆汁回流增加。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ICP的发生。临床研究认为,雌激素不是ICP致病的惟一因素,可能是雌激素代谢异常及肝脏对妊娠期生理性增加的雌激素高敏感性引起的。
2.遗传与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CP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冬季发生率高于夏季,且在母亲或姐妹中有ICP病史的妇女中ICP发生率明显增高,表明遗传与环境因素在ICP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3.药物
一些减少胆小管转运胆汁的药物,如肾移植后服用的硫唑嘌呤可引起ICP。
以上是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总胆汁酸高有可能患胆汁淤积症,对胎儿有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吃些治疗胆汁淤积症的药,如积极治疗会好转,治疗后再复查胆汁酸。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于妊娠中、晚期的妇女,主要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主。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
孕妇皮肤瘙痒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在孕妇中的发病率大约是2%~4%。它有复发的特点,如第一胎发生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娩后自然痊愈了,不留下后遗症,但第二胎怀孕到 7个月左右时,此病又会复发,分娩后还会再好。这种病又有家族性的倾向,有的时候母女、姐妹在妊娠时都会发生这种病。 妊娠妇女为什么会发生瘙痒,肝转氨酶升高甚至发生黄疸呢?研究证明,由于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功能,肝脏内排泄胆汁的功能减弱,胆汁发生了淤积,所以产生了这种病。其主要危害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率,并增加孕妇产后出血发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
1.瘙痒
几乎所有患者首发症状为孕晚期发生无皮肤损伤的瘙痒,约80%患者在30周后出现,有的甚至更早。瘙痒程度不一,常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瘙痒一般先从手掌和脚掌开始,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但极少侵及黏膜。这种瘙痒症状平均约3周,亦有达数月者,于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内迅速缓解、消失。
2.其他症状
严重瘙痒时引起失眠、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3.体征
四肢皮肤可见抓痕;10%~15%患者在瘙痒发生数日至数周内出现轻度黄疸,部分病例黄疸与瘙痒同时发生,于分娩后数日内消退。同时伴尿色加深等高胆红素血症表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无急慢性肝病体征,肝大但质地软,有轻压痛。
以上是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无明显危害,也不会遗留慢性肝脏病损,瘙痒和黄疸通常于产后1~2周可自行消退。部分产妇可因肠道内胆汁酸减少,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引起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发生产后出血。本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围产儿的不良影响。胆酸可以刺激子宫及蜕膜释放前列腺素,过早激发子宫收缩,引起早产。
由于胆酸的影响还可引起胎盘绒毛间隙体积减少、滋养细胞水肿等病理改变,造成母儿间氧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障碍,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缺氧,甚至可发生胎死宫内的严重后果。胎儿的宫内死亡常常是突然发生的,难以预测。资料显示,本病围产儿的死亡率约为正常妊娠者的6~10倍。由于本病对围产儿的严重危害,已将本病列为高危妊娠,以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少数发生在妊娠中期,以皮肤瘙痒和胆酸高值为特征.主要危及胎儿.发病率0.8%-12%.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雌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研究提示ICP可能是雌激素代谢异常及肝脏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所致.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ICP患者有无黄疸与胎儿预后密切相关.胆汁中的胆酸主要是来甘胆酸(CG)及牛磺酸,其比值为3:1.临床通过检测血清中CG值了解胆酸水平,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抽血动态观察,保证较好的营养,足够的休息以及舒畅的心情,让孕妇安全平稳地度过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症状主要以皮肤瘙痒为主,最典型是首发于手掌和脚掌,然后逐步延及小腿,大腿,上肢,后背,前胸及腹部的瘙痒,严重者还可出现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无明显危害,也不会遗留慢性肝脏病损,瘙痒和黄疸通常于产后1~2周可自行消退.部分产妇可因肠道内胆汁酸减少,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引起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发生产后出血.本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围产儿的不良影响.胆酸可以刺激子宫及蜕膜释放前列腺素,过早激发子宫收缩,引起早产.建议你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和监测胎儿的宫内情况.
你好,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常见病,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小叶中央区毛细胆管胆汁淤积引起的以皮肤瘙痒,黄疸为特点的妊娠期重要并发症,严重危及胎儿和孕妇的健康.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消胆胺,思美泰等缓解症状,降低血胆酸浓度,改善肝功能,治疗时间长,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胆汁酸.如果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甚至在妊娠早期出现皮肤瘙痒,黄疸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以上是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症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1)妊娠期间,孕妇雌激素增加,妊娠中、晚期是雌激素分泌高峰期,肝脏对雌激素增加及其代谢产物反应过强;
(2)遗传因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症发病有家族倾向;
(3)妊娠期间免疫失调;
(4)多因素共同作用;
(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诱发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并决定其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