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性协调障碍怎么办?
中枢神经性协调障碍怎么办?
三个月大诊断中枢神经性协调障碍,一天吃400-500牛奶,不能深度睡眠,囟门快闭合,特求助意见?谢谢!!!
中枢性协调障碍 柳州市中医院小儿脑康中心 陈世英
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是德国沃伊特(Vojta)博士首先提出的,用于早期诊断脑损伤性疾病的新概念。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后,使中枢神经协调作用障碍而出现姿势反射异常和肌张力改变的病症。
正常婴儿对躯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具有反应的能力,称为姿势反应性,这种反应性在出生时即已形成,在不同月龄有不同反应,它是通过中枢神经协调作用实现的。姿势反应性异常表示有脑损伤存在,但这些异常表现还不能构成脑损伤的典型表现(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的诊断条件,而只是这些脑损伤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不给予治疗,有可能发展成不同程度的脑瘫,或者没有脑瘫而有神经心理功能发育上的迟缓和障碍。
中-重度的CCD发展成脑瘫的比例分别为80%和100%。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有高危因素的小儿极有可能发生CCD,把符合CCD诊断的小儿作为脑损伤儿对待,有利于对脑瘫等脑损伤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使之能得到早期治疗,对减少伤残、提高治愈率有利,为脑损伤儿开辟了一条早期康复的途径。我们的实践结果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是一致的。
一、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表现
㈠异常姿势
6个月以内婴儿常见的异常姿势有
1、 头明显后仰,竖头不稳
1-2个月后的婴儿在仰卧位拉起时,头仍明显后仰;
扶成坐位时竖头不稳,少于10秒钟。
2、 下肢硬性伸展
在下肢受刺激时(如活动下肢、穿裤、换尿布等),下肢呈硬性伸展,活动下肢有阻力。
3、 上肢硬性屈曲或后伸、内收
活动上肢时感到有阻力,双上肢持续屈曲或硬性后伸、内收,活动减少。
4、 4个月后仍紧握拳,拇指内收,紧贴手掌 。
5、 尖足 6个月后尖足,扶立时尖足如“芭蕾舞足”。
㈡肌张力改变
肌张力是指被动活动肢体时所感到的阻力。
肌张力改变有三种:高张力;低张力;张力障碍(或高或低,无规律地交替出现)。
㈢Vojta姿势反射异常
Vojta姿势反射有7种,其中:
1-3种反射异常,为极轻度CCD
4-5种异常为轻度CCD
6-7种异常为中度CCD
7种反射异常并有肌张力异常者为重度CCD
Vojta姿势反射的检查较复杂,包括拉起反射、立位悬垂反射、俯卧位悬垂反射、Collis水平反射、Collis垂直反射、斜位悬垂反射、倒位悬垂反射,而且不同月龄有不同反应相,有兴趣者可到本中心进修学习。
二、 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诊断
㈠病史
存在导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或新生儿期的神经行为测查(NBNA)≤35分。注意,询问不出高危因素并不等于没有。
㈡临床表现
Vojta姿势反射异常
异常姿势
肌张力改变(增高、降低或变化不定)
㈢辅助检查
脑电图、头颅CT、MRI或B超检查有异常表现:
CT表现: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软化、基底节病变、脑发育畸形等,异常率为44-92%;
B超:作为前囟未闭的婴儿首选检查方法,国内学者建议,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出生后应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有抽搐、先天性畸形者也应常规B超检查。
B超异常表现:
脑室内回声增强——提示有出血表现
脑实质回声增强——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
侧脑室前角增宽、脑室增大——脑萎缩或脑积水表现
国内报道影像检查阳性率在40-60%或90%,就是说阴性并不能否定脑损伤存在。因为脑损伤有结构和功能损伤,功能损伤不一定有影像结构改变,一定要注意。
三、 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治疗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愈早,疗效愈好,脑损伤造成的脑结构和功能损害可以得到较完全的恢复或代偿。出生后6个月内为早期治疗,3个月内为超早期治疗。
最新热门问答
科室分类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 骨科 心胸外科 手外科 泌尿外科 烧伤科 脑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普外科 外伤科 胃肠外科 器官移植 心血管外科 妇科 产科 避孕流产 不孕不育 小儿内科 小儿外科 新生儿 小儿急救 眼科 口腔 耳鼻喉 肝病科 寄生虫 中医科 精神心理 药品 症状咨询 肿瘤科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内分泌科 心血管内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 骨科 心胸外科 手外科 泌尿外科 烧伤科 脑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普外科 外伤科 胃肠外科 器官移植 心血管外科 妇科 产科 避孕流产 不孕不育 小儿内科 小儿外科 新生儿 小儿急救 眼科 口腔 耳鼻喉 肝病科 寄生虫 中医科 精神心理 药品 症状咨询 肿瘤科